這兩天的心情好像爐上快要煮開的水一樣。
還沒有到達翻滾的沸點,小小的氣泡從底部不斷的湧出,
一直感覺到有什麼隱隱約約的心底騷動。
大概是對於突發的狀況感到有些躁鬱與不安吧。
寒假後半段的計畫都被打亂了,雖然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們。
又是那麼剛好的,或許是帶著暗示性的就是要把我的心情攪在一起?
在得知媽媽眼睛又要開刀的那天,翻開了駱以軍的《遠方》。
讓我想起來很久以前也面臨相似卻又不盡相同的那些零碎片段。
於真實、於回憶,雖然一直都在,
但是「家庭」這個字眼好像一下子又從生活的背景中跳躍出,
變成主角一樣聚集了亮晃晃的鎂光燈在我眼前漂浮。
四年前還是高中生的我,對於家,只想著怎樣可以脫離被人管制的不自由。
大概是大學離家後,才開始有更多不一樣的想法。
但是即便如此,我還是得承認我不算是一個戀家的人。
媽媽常抱怨說我怎麼老是不主動打電話,
雖然我每次都回她,「我本來想打的,只是你剛好先打來嘛。」
但其實自己也知道這只是一種無賴的撒嬌法。
對家庭的不依賴的伏筆,大概也是從小時候開始埋下的吧。
奇怪的是這些過去,一被化成文字說出來其實也只是輕描淡寫的旁述。
無論是對別人,或者對我自己而言。
但是卻還是會在莫名的時刻想起而陷入一種難以捉摸的憂傷。
那時的自己真的過於幼小吧?幾乎是沒有情緒的體會的一切。
又或許現在的自己太過強說愁,想做出雲淡風輕的樣子,
其實最捨不得讓過去離開的人還是自己。
媽媽現在偶爾會對我們說,那時候太亂了,都沒有好好顧慮妳們的心情。
反過來說現在的我想起當時她的心情,也覺得當時的自己怎麼那麼不貼心。
但是這大概就是現實人生,沒有電影中感人落淚或者是獲得救贖的情節。
只有面對衝擊而不知所措,變的更加遲鈍,卻仍然要面對時間經過的我們。
有網誌真是好,打了一堆之後就覺得心情開朗了不少。
我果然很難與特定的人說出這些鬼話,因為會期待對方要有預料中的回答或反應。
PO在一個這樣開放的空間,不用去期待什麼也不會因此失望。
我果然很膽小耶,是吧?
你可以跟我說鬼話
回覆刪除我會聽的
版主回覆:(02/04/2010 04:45:51 AM)
你這個小貼心
春假要好好討論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