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6日 星期六

陽光燦爛的日子



看這部片讓我想到好多電影。
搖滾東柏林中同樣是共產極權體制下青少年的浪漫,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小四對小明看不清現實的迷戀,
九降風中哥兒們看似團結其實脆弱的友情。

不管是什麼,總歸一個詞,還是青春哪。

電影改編自小說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
描述在文化大革命之下的青少年成長故事。
它沒有描述那個時代的悲哀,而是以一種懷念舊時光的口吻述說那段回憶。
電影色調也是與片名陽光燦爛一致的金黃溫暖,
可是就像旁白說的,那陽光太亮了使他眼前一陣陣的發黑。

過去是不是真的有那麼美,他不知道,我們也都不知道。
可是我們都善於保留最好的那部份,
或者只是加油添醋的想像出美好的過去。

大半部份的劇情都圍繞在馬小軍這個少年對女孩米蘭的迷戀。
從一張牆上的照片開始,床底偷窺到的小腿肚,直到完整的她出現。
對於他,那時的米蘭是真正完美的女神。
電影或許也探討了一些女性與男性團體的關係。
可是就從直接的共鳴來說,這部份的劇情即使不曾身為思春期的男孩也可以理解。
曾經我們都相信過,世界上有絕對的完美與符合想像的那個典型。
卻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的失去了這份相信。
或許是看輕了現實真的沒有完美,或許只是開始選擇不再相信。

電影很厲害,故事是從馬小軍的觀點出發,
因次一開始米蘭的形象讓我也感到她的完美。
可是隨著劇情推演,馬小軍心中的她開始慢慢崩解,
此時的米蘭看起來還真的是俗不可耐。
讓人不禁懷疑對於相同的事物,自己若以不同的情緒來看就有如此大的差別,
更何況是從每個人不同的角度來說呢?
那這個世界上除了顯而易見的存在又有什麼是真實與不變。 

本以為片中那段象徵告別青春的游泳池畔掙扎是最讓人不忍的一段。
曾經的友情與愛情都已經破碎,只剩自己如同死人般的飄浮在泳池中,
告別的不只是那些夥伴,而是年少的自己。

可是影片最殘酷的其實是片尾那段看似好笑的插曲。
當他們成為大人,在路上看到以前總是會回應他們呼喚的那個傻子時,
開心的用同樣的暗語呼喚他,卻被狠狠的罵了一句:傻逼!

一瞬間,才發現,什麼都過去了。
呼喚得不到回應,過去的時光只存在自己的記憶裡,
想要查證卻也無從得知,記憶的真實性連自己都開始懷疑,
但我們還是只能緊緊的抓著它不放,去懷念它、憑弔它。
像是要證明什麼,卻又證明不了什麼,因為那些都已經失去了。


2 則留言:

  1. [所以總是沒有人為懶人譜曲]

    那個 ...
    這部片你是在電影院看的嗎?
    檔期大概是什麼時候 ?

    說話很累 \ 在一個又一個網站之間 \

    謝謝 --

    版主回覆:(01/10/2010 10:37:05 AM)


    這個是上課時老師放給我們看的耶
    似乎是1995年的片了。
    我也不知道台灣有沒有DVD
    因為我們看到的還是日文字幕版的

    回覆刪除
  2. 有種女生你講姐兒們 根本矮化女性

    回覆刪除

Blogger templates

Blog archive

Blogrol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