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坐公車的時候,看到五月底的台北竟然下起雪了。
當然不可能是雪,只是路旁的木棉花彈出的白色棉絮,隨著風飄散在空中。
霎那間還真令人勾起些許浪漫的情懷。
前陣子和國中友人一起聚餐吃飯。
兩人不是很久不見,但也頗久沒有面對面的好好聊天。
自然講起了以前那些傻不隆咚的趣事,以前的學校、沒有再聯絡的同學。
都很懷念呢,我們下了這個結論,於是陷入了一陣靜默。
不是除了過去再也無話可說的尷尬,
而是彷彿透過回憶又回到那個場景的瞬間。
雖然依然坐在熙來攘往的台北街頭,
可是有一瞬間覺得自己好像真的可以回去那個空間。
穿著淺藍與粉紅襯衫在校園中穿梭、
上課中桌子下穿梭的紙條還有言情小說、
不知要對抗什麼只好反抗極權老師的血氣方剛...。
當時的自己都在想什麼已經不太記得了,
可是很多場景如定格畫面一般還是記得很清楚,在不經意的時候就會從潛意識裡浮現出來。
閱讀需要想像,有時作者對於一個空間描寫的並沒有那麼詳盡。
例如說主角的房間,可能會提及一張書桌與一個衣櫃與一張床。
但是大多時候並不會詳細的描述到從門口走進左手邊是書桌,緊靠著牆。
衣櫃則排列在書桌的旁邊,衣櫃的對面是一張床,靠床的牆上還有一個窗戶。
而且即使是這樣閑贅的描述,每個人腦海中描繪出來的空間還是有些許差異的。
所以常常最方便的是帶入自己印象中的相近場景。
如果是講到學校,大概就會帶入自己曾唸過的學校,其中的差異再由作者的文字修改想像。
大概也有可能是我想像力不夠豐富才會這麼偷懶。
最近發現閱讀時只要提到房間與家,會浮現的不是我居住最久的嘉義凌亂的小房間。
而是有段時間我總是不願想起的那間。
當時所擁有的感情是童年的快樂還是懵懂無知,我已經不太記得了。
就像我的國中生活一樣,不記得當時的情緒,可是有很多定格畫面還留在心裡。
畫面中的我就像演員一樣在那場景中表演著,好像也是有喜有悲,但就是朦朦朧朧的。
這大概就是回憶吧,仔細回想起來有很多片段都還記得,
房間裡物品的排序、從窗戶看出去的景致、路上街景的排序...。
可能也不盡然正確,可是在心中都以一種自己的方式被保留下來了。
就像看到木棉棉絮的飄落,剎那間也想起曾看過的柳絮與真正的白雪。
那是獨一無二的,大概永遠也無法對誰說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