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考完,周末打工的時候,一如往常的作業流程,
先將學生證條碼對準,然後將影片的條碼刷入系統,
對照月曆告知讀者到期日,
話說出口的一瞬間才驚覺,五月已經快來了。
好像2009才剛開始,但是現在又已經過了三分之一。
從今年開始以來就不斷思考著未來的自己,花費了三個月依然還是沒有什麼長進。
又有種回到讓它順其自然的思考模式。
等待到底會迎來什麼?
最近看了兩本讓意志毀滅的書(笑)
沒有這麼嚴重啦,但是想一併提一下。
一本是赫拉巴爾的《過於喧囂的孤獨》。
看之前大概知道是一本有點黑色幽默的書,
作者擅長使用諷刺的筆法來說故事。
故事很簡單,是在講一個處理廢紙工人的故事。
這個工人很特別也很一般。
特別的是三十多年的工作經驗,使他從廢紙堆中學到了許多知識。
因為他會將被丟棄的廢書拿起來閱讀,
在每個被壓縮的廢紙包裡放進一本他的書。
是一種儀式,或者也只是一項無意義的舉動。
但,他仍就只是一個廢紙工人。
故事就從這裡展開,從這個工人的視野展開到整個城市。
看到一半的時候我覺得很灰暗,完全無法理解所謂的諷刺在哪裡。
但是看到最後那個悲劇性的結局,姑且讓我稱它為悲劇性。
我好像有點懂了。
只是到底是誰該被諷刺呢?
是這個飽讀群書卻也胸無大志的廢紙工人,
還是這個剝奪他生存能力的社會?
他並沒有要求或者渴望太多他得不到的,他過著被動的生活,
只希望能夠這樣安穩的與他的書與壓力機生活下去。
這樣等待著時間流過,可是時間卻改變了一切,帶走他原本可預見的未來還有他的現在。
在這之前,我總覺得人活著的一個動力就是期待未來會有更好的事情發生,
可是如果等待的未來只有悲慘,該怎麼辦呀?
那就努力活下去吧...可是要多努力呢?
我看的另一本書卻是更令人感到灰暗的,桐野夏生的《異常》。
很厚很厚的一本書,裡面的幾位女主角都異常的扭曲。
為了活下去、為了出人頭地,隱藏起自己的軟弱,鍛鍊自己的惡意。
如果說廢紙工人是因為過度安逸的沉溺在自己的世界而滅亡的話,
《異常》中的幾位主角都是因為過度競爭的生活,才變得如此可怕吧。
在閱讀的過程中偶爾會覺得,有這麼誇張嗎?
當然這是作者故意強調的背景,
真正社會中的險惡相較於書中是過還是不及我並不了解。
可是好像也可以理解喔,
因為自卑嫉妒產生的孤傲、因為曾經弱小而過分的努力、因為信念太執著無法改變的瘋狂。
面對這個社會,到底該採取什麼姿態?
說實在的,我是有感到些許迷惑。
依我的個性應該是那個非常自溺的廢紙工人吧。
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太不投入於自己的角色中了。
對於身邊的很多事情都沒有強烈的情緒,我會想到底這是甚麼原因?
是因為從小到大走過來都還算順利嗎?因為我是溫室中的花朵?
但回想起來我的人生中,還是有那麼幾個令人感到"殘酷"的片段。
可是這個殘酷是我覺得他應該殘酷,
實際想起來卻沒有太大的傷痛或著實際的感覺。
多的是一種無法形容的旁觀感,不是真的事不關己,但就是無法深入。
大概是我哪裡壞掉了吧,不知道從哪時開始我就這樣覺得。(笑)
對於自身的感情有個地方可能堵塞了,所以接觸不良。
寫這篇網誌到底想說什麼呀?
大概就跟文章開頭的那張照片一樣吧,沒有重點。
這就是迷惘的青春啊~(都22歲了還自稱青春..)
上面提到的兩本書都滿好看的,可以找來看,
不過如果是抱持著看書可以愉悅心情的目的,那就不推薦了。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